流程优化助力生产优质新闻
——张国祥老师答《青年记者》问
作者:张国祥
2012/2/5
非常欣喜地看到报业也在引进流程管理,虽然已中断多年不给报社投稿,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报纸(兼职)通讯员,而今的流程管理专家,我还是很乐意谈谈我对报业流程优化的见解。既然《青年记者》已经给出了六个小专题,我就围绕这六个专题来谈,不过,我不会平均用力,有的话题会谈多一点,有的话题也许一带而过。当然,如果我对报业流程的理解停留在过去阶段,那就只能请读者见谅了。
一、采编沟通,如何通过优化流程来加强?
采编沟通是保证新闻质量的关键流程,也是报业流程优化的重点。任何行业流程优化必须进行的前期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现行流程是如何走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哪个环节是瓶颈?以企业目前的能力,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打通瓶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企业如何才能打通它?报业流程优化应该与此相同。
通俗地讲,流程管理相当于部队开进的“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工作,不能按时到达预定地点,就意味着失败甚至全军覆没。由于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稿件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见报。这就对采编沟通预先限定了完成时间,采访何时完成、稿件何时传递、编辑何时审稿、(如有疑异)何时反馈、何时见报等等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不能因人而改变。整个沟通流程都必须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流程优化就是对采编沟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时间确认、责任确认、质量和数量确认,其中新闻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真实性确认。流程管理要求流程的各个节点都能够追踪,以确保出现工作遗漏和偏差能够及时纠正并进行责任追踪。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采编沟通就必须增加一个流程节点——事件当事人确认或反馈。这是确保新闻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的必要环节或必要手段。必要时,可增加知晓事件当事人的第三方见证人确认环节,重大新闻更须如此。
今天,信息处理技术的升级让采编沟通越来越便捷,也给流程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像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闻稿写完了,还要找人以最快时间带或送到报社,至于编辑如何取舍修改,通讯员或记者就不得而知了。只有报纸出来,才能发现稿件是百分之百采用还是面目全非、是写出精彩还是铸成大错都只能事后知晓。除非有严重错误会发个更正申明,否则无暇更改的小错误就会留下永远的遗憾。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可以为采编内部沟通提供网络平台,让采编实现同步交流,报纸出版前,记者就能看到排版清样,发现问题哪怕是一个错别字也可以及时纠正。
至于新闻生产流程如何优化,我的建议是各个报社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报社宣传的重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对不同时间(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同季、不同月、不同周、不同日的报道重点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行业、不同版面的采访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把共性的部分整理出来,采访流程、采编交流流程、编辑流程就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再找部分业务熟练人士整理成流程图或流程手册,整个报社的流程优化就能得到很好地提高或阶段性固化(流程优化将是长期的持续改进工作)。
对于采编沟通流程,我的具体建议是从选题沟通开始,发起人或采访人员、或编辑人员,双方根据当前(当期)形势或版面要求,事先沟通采访主题、确定重点环节互相配合的时间、内容节点,这样当采访一旦展开之后,编辑在无稿时段就可以对重点采访对象进行过程跟踪、提醒采访人员抓住关键、不遗漏任何重点,自己也可网上查阅相关采访对象或事件的背景资料,采访人员完成初稿之后,编辑工作就能无缝对接,立即开展,审核稿件也能有的放矢,驾轻就熟。
二、流程设置好了,为何执行不到位?
有了流程,并不能保证流程就可以得到执行,这是多数企业的通病。就像我们很多企业有完善的制度却没有执行一样,形同虚设并不仅仅局限于流程。所以,我总是强调,没有观念变化就没有流程优化。重视流程管理就一定要报社上上下下全员参与学习、全员参与优化、全员认同流程管理,才能全员执行流程。责任是流程的灵魂。把流程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岗位。这也是前面我为什么要强调流程责任可追踪的原因所在。流程设置好了,宣传贯彻到人了,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任何违背流程的人不论职务大小一律追究责任、给予惩戒。
当然流程不被执行,除了人的问题以外,也有流程本身不切实际的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在国内其它行业也比较普遍,主要是流程的设计者不够专业,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脱离了本单位实际。因此我特别强调流程优化一定遵循八字标准“务实、独特、简洁、高效”。从本报社的实际出发是根本,好流程的产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做到上下认同。上下认同,大家执行就容易得多。
三、新闻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可以量化吗?
我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工作都可量化而且必须量化。新闻生产流程最重要的量化要素是时间!时间上的量化多数是以日和小时来计量,重大新闻的连续采访或报道可能需要量化到分,如十五分钟、三十分钟等。篇幅的量化、段落的量化、字数的量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质的量化!质量、质量,质量本身就是量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只不过很多国人把它忽视了。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性质))本身就是量化指标。采编沟通就是围绕这些量化指标进行的。
量化每个环节、量化每项工作、才能控制好每个环节、做好每项工作,最后才能完成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工作。一切工作都可流程化,一切流程都可量化。
四、流程优化,一定会增加工作量吗?
这是磨刀和砍柴的关系。短期而言,是会增加工作量,长期而言,会让报社竞争力增强,员工效率更高,做同样的事情工作量只会减少。流程优化的本质是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工作目标实现的必要活动,在企业讲叫增值活动,否则,可有可无的活动都会被砍掉。我们再以采编沟通流程为例,由于沟通流程更简洁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沟通直指新闻的关键要素,又强化了防止虚假新闻产生的复核流程,让新闻的产出更快更准更有质量更有时效,无效沟通大大减少,它怎么会增加工作量呢?
流程优化做到位,一定会事半功倍。
五、当前新闻生产的流程优化遇到的难点是什么?
流程优化通常是对过往工作的归纳总结,无非是去粗取精、去慢取快、去低取高,拒绝无效,优化低效,把大部分例行事务流程化。管理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流程管理不可能包罗万象,否则,就不会有创新和发展了。有人说突发事件报道、新闻创意策划是流程优化的难点,我不敢完全赞同。突发事件报道、新闻创意策划是新闻工作的难点,我是赞同的,是流程优化的难点,我就不敢苟同了。突发事件是新闻关注的重点、热点,最容易出新闻,但也是新闻工作中的例行事务。新闻创意策划从本质上讲也是例行事务。只不过这类例行事务的频率小一点而已,但一年之中总会有几次或更多次。对于流程管理而言,凡是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进行流程优化设计。只不过每次出来的新闻或成果不同而已。突发事件的新闻可能需要报社反应更加快速、调派更多人手、增加更多车辆或设备,最好现场直播或同步文字传送,而其处理流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归纳总结出来的。
虽然本人没有直接进行过报社流程的优化设计,但我在生产企业进行流程优化指导时,往往要牵涉到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以及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媒体应对流程,我发现规律是相通的。而且我们还对企业品牌管理中的广告创意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为相关人员今后处理同类工作设计了非常高效的实施路径(流程)。
流程优化的难点永远是思想上的障碍,是习惯势力和传统做法。观念更新是流程优化的难点。这是我在指导多家企业进行流程优化的经验之谈。
六、新闻生产流程管理的最好境界是什么?
我认为新闻生产流程管理的最好境界是全员参与、全程共享、动态把控、多快好省。
全员参与、全程共享、动态把控,既是流程优化的最好境界,也是流程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需要解释。至于多快好省,我说多几句。任何行业,当然包括报业在内,都必须追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报业生产的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这种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属于精神产品或者叫文化产品,它不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或文化需求。它的多、快、省如果没有落实到好字上面,就失去了意义,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新闻的好字体现在真实性和时效性上面,其它物质产品可以储存、有质量缺陷还可以返工修复,新闻产品不可储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内容失真,就会扰乱公众视线、引起思想混乱。因此新闻生产既要反映现实全面(多)、及时(快)、采编时间短(省),更重要的是真实准确(好)!新闻生产流程,好是前提,好是目的,多快省都必须为好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