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是进步的大敌
——与年轻朋友们共勉
作者:张国祥
2010-9-8晚
首先声明,多年来,我就一直有自以为是的毛病。在山区企业时如此,在南方企业小圈子里也是如此。直到前两年,走出小圈子,行走大中国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孤陋寡闻。有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做了企业管理咨询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封闭得太久了。我这才感到一个人不学习、不进步,不和他人比较,总以井底之蛙的视野看天空,自己把自己欺骗了还不知觉,这的确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孔子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有一句话也不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大半辈子过去了,还没有取得进步和成就的原因。我开始变得虚心起来,开始向别人学习。开始对孔夫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深信不疑,并能处处践行。这二年终于有了一点点进步。反过来看身边的年轻人,有我年轻时的毛病的人还真不少。为了帮助这些聪明而暂时误入歧途的年轻人,故决定将我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
当然,我现在仍然不能说就改正得很好了,但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时时儆醒自己总比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毛病要强。写下此文,让我们大家共勉吧。
自以为是,拒绝学习,听不进不同意见,想要取得长足进步恐怕很难。说自以为是是进步的大敌应该不过分。
自以为是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的水平,在小范围内取得过一点成绩,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周围聚集着一小批溜须拍马的下属。如果不走出这个小圈子,他是有足够的权威和优越感的。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抵就是对这类人讲的。他们在忧患中成长,在忧患中进步,在忧患中建立了自己的权威。他们和企业一起成功了。企业发展良好,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又引进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对他们都很多尊敬,因为得罪了他们就无法在企业立足。他们被捧得高高的,方案有人出,事情有人办,他们也就签签字画画押,发发脾气,视察视察。养尊处优大概就是这样养成的。彼得原理大概也是这样产生的。企业组织总是容易把曾经胜任的人员提拔到不能胜任为止。企业如果不出现危机,不出现人才流失,他们是可以一劳永逸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的。
自以为是的人不是一开始就如此这般的。他们也是环境的产物。是功成名就后自我麻痹的结果,是小富即安心理的反映,是缺少进取精神的退化。企业这样的人一多,发展多半会受阻。因为他们很难改变自己、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很难学习他人。因为他们过早定型了。就像缺少肥料的植物停止了生长。他们的虚荣心极度膨胀,他们的面子比命还重要。如果伤了他们的面子,他们会和你拼命。他们四处培植亲信,四处网络党羽,企业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一清二楚。他们就因为了解这些上不得桌面的信息而沾沾自喜,他们靠听吹捧的话来维持自尊,他们靠权力来维护面子。
可能有人奇怪了: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形象地描述?因为见得多而已。
我到一些地方讲课,那些大胆质疑我的“员工关系平等原则”的人,往往就是这类人!他们听不得员工与领导可以平起平坐的言论,他们不认为企业执行力差在领导。他们认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是员工不听话的结果,而不是领导自身能力低下。他们呼风唤雨惯了,如果你在课堂上挑战他的权威,他会恼羞成怒。
张瑞敏说,企业流程管理的的阻力往往来自中高层,因为他们感到权力被削弱。我讲任何现代管理课程都会提到流程管理,讲到流程管理就要讲到观念更新,就要讲到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领导信任员工。我讲到培训员工,就要讲到首先培训领导干部。我到某企业同中基层主管讲过一次流程管理之后,就主动要求取消了两次同类课程,因为他们的领导没有参加。而没有领导参加和发起的流程管理是不可能带来真正改变或改善的。流程管理是企业员工上上下下全员参与的活动,是持续的管理行为。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不会取得实效的。
为什么领导干部不参加学习呢?因为他们自以为是。领导干部自以为是,不仅自身不能进步,企业也不会进步。
自以为是是进步的大敌。奉劝有此情形的企业管理人员最好对照检查、对号入座。如果发现自己得了停止进步病,及早改变还来得及。否则,你个人不进步事小,影响了企业发展可是大事。
有人说现在是快鱼吃慢鱼时代,以此来形象地比喻学习能力强的企业才能战胜没有学习能力或学习能力差的企业。当否我不知,不学习会落后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