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张国祥老师培训咨询 电话:18704976677 QQ:702398889 EMAIL:702398889@qq.com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Posted by 企业规范化管理 2010年4月14日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作者:张国祥
在我们这个国度,许多地方都让你感到“人满为患”: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商场、景点更是游人如织,湖南出事中巴本来载客三十人硬是挤进了七十人、广州火车站刚刚度过了出行高峰马上又要迎来返程高峰……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到中国——人真多!
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你很难想象,发端于珠三角、长三角的“用工荒”,居然愈演愈烈,一个月前,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成都爆出“用工荒”的新闻,几天前,我的家乡——江汉平原的纺织企业也遇到了“用工荒”,他们居然打出了面向全国紧急招聘一万五千名员工的广告……这真有点让人怀疑:中国是不是一夜之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一个多月前还在热议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就不难发现“用工荒”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通过数字对比,我们更加发现,全国用工缺口总计不过二十几万人,而我们未就业的大学生却有几百万之多!我更加注意到一点,全国所有的媒体在报道“用工荒”的时候,无不打上引号——可以说“用工荒”在我们这个国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伪命题,倒是就业难还将持续存在。
为什么“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如此矛盾地存在?反思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得从我们的教育体制说起。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开始,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就奉行一条精英路线——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上个世纪末,虽然打出了教育改革的旗号,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是教育产业化、学术娱乐化,大学更多的是产出文凭,却鲜少产出人才,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除了少数定向培养的学生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心中的“精英”观念却没有丝毫改变。这不能不说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
其次从家长的角度,培养一个大学生,几乎都是“竭其庐之入,殚其地之出”,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和一生的积蓄,无不盼望自己的子女毕业后“出人头地”,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以致他们宁可让孩子在家继续啃老,也不肯同意或鼓励孩子先到艰苦的生产一线锻炼。这应该算是时下无数家长的悲哀。
从大学生本人角度,我们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找不到体面的工作,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自己;有时候就算自己肯低就,人家也不一定要你——你是大学生哦,吃得了苦吗?就算大学生真的找到了一份普通工,当人们一旦发觉其大学生身份时,无不投来诧异的目光——好像大学生做普工,就是没出息。这与其说是大学生的悲哀,还不如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人们大脑中根深蒂固。大学生怎么能做普工?这恐怕还是孔孟“余毒”吧。
昨天在广州万物十字定律学习交流会上,碰巧遇到了中山天健集团的总经理贾先生。贾总说他的企业目前正闹“用工荒”,而他家乡的朋友们让他帮忙为子女找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数,可是就是没有人肯让自己的子女到他就职的企业做员工。他还介绍说,凡是到他们企业的大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锻炼往往都会得到提拔。可是这半年时间的基层锻炼,就让不少大学生或大学生家长宁肯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家等待所谓“体面的工作”却不肯屈就。贾总说,这些不能准确定位的大学生,即使将来找到了工作,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其实只要他们改变就业观念,就业就不是难事。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用工荒”即可迎刃而解,但大学生就业难还会存在。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说这并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事,应该是全社会的事,转变就业观念,社会、企业、家长、学生本人都要转变。社会要宽容、企业要接纳、家长要支持、学生本人要勇敢,从普通员工做起,找到生存的空间,就一定有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为“失恋放假五天”的人文关怀叫好
下一篇:再析流程再造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章

本文以有 0 条评论,您也想说点什么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