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产生金钱的前提是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想到就说之四
作者:张国祥
一位叫小贝的网友在网上留言:由于相信时间就是金钱,觉得时间不够用,使得我们心理压力很大,结果大脑中能使我们能够冷静、理性地安排时间的部分被关闭了,我们变得焦躁不安、忙乱不堪。我们很容易出错,于是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正。谁没有过把自己关在门外或者因为匆忙而搞丢了钱包(的经历)?时间不够用的担忧成真了:我们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有压力,而是因为有压力而导致时间不够。
相信不少人会有和小贝一样的同感。我也来谈谈张国祥的时间观。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人率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我当然知道这是舶来语)。似乎这句话已被国民广泛接受,更被企业主运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好像员工上班时间越长企业的效率就会越高。真理向前再迈进一步就成了谬误。谁都知道产生金钱的不是时间,而是员工创造性的劳动。除了死亡和时间,其它任何事物都不能做到人人平等。如果时间就是金钱,为什么相同年岁的人获得的金钱不一样?
和“时间就是金钱”紧密相联的另一句话就是“时间就是生命”。这对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无疑是最好的警钟。但是谁都愿意做主人,在时间面前也不例外。没人愿意做时间的奴隶。要求员工超时工作、无私奉献,无异于把员工变成时间的奴隶。奴隶是不会也不能有思想的,只能按主人的意志重复机械动作。奴隶更不会有创造力。员工都成了时间的奴隶,这个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基本上就濒临衰竭。
鲁迅说“浪费时间无异于自杀”,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张国祥观点:“透支时间也是自杀”。鲁讯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早逝的。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追求的还是生命的质量和寿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全社会成员健康愉快的生活。每个人都定位成为“天才”,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工作,是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的。这个社会也承载不了太多的“天才”。
工作的性质不同,对时间的运用也各不相同。做脑力劳动的,只要头脑清醒就可以工作,做体力劳动的,超过生理承受能力就必须停止工作。俗话说“是牲口也要喘口气”,何况人呢?打疲劳战,攻坚克难,一个时段可以;经年累月,长期得不到休息,一定身心疲惫,情绪焦躁,工作效率必定会大打折扣。
我们常说信心是成功的保障。信心从何而来?我想身体健康、头脑清醒是前提。没有这一前提,任何信心、热情、生机、活力都不复存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前提是良好的休息和有规律地生活。也就是顺应人的身体特点,把握个人的时间节律,再加上单位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疲劳是情绪恶化的开始。情绪恶化是工作失误的元凶。不明此理的上司,对情绪恶化的员工一顿喝斥,失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就由此产生。
不少企业主喜欢把个人好恶强加到员工头上。他喜欢三百六十五天赚钱,就不希望员工请假。他上午十一点钟上班,晚上工作到十二点仍不觉疲倦,他希望员工也能和他一样工作到深夜。他希望日进斗金,却不希望员工多要一分钱奖金。员工疲惫不堪,工作失误增多。他不反思自己的管理出了什么问题,反而责怪员工敬业程度不够。他就是信奉“时间就是金钱”,好像只要员工投入的工作时间越多,他就越能赚钱。殊不知,让时间产生金钱的前提是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张国祥观点)。
商品社会,物欲横流,人人都觉得时间不够(还是“时间就是金钱”的意识在作怪)。时间管理的培训课也非常时髦。其实有效利用时间的秘笈就一个:找出个人的时间节律。特别是哪些靠脑谋生的人,你在什么时候头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你就在那个时段考虑、谋划你一天的工作足矣。
经常看张国祥专栏的人,应该知道,我总是清晨起来写作。现在刚刚早上七点,我的文章已接近尾声。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我们输入一些数据,电脑会自动分析并得出结论。其实电脑就是仿人脑,并且远远不及人脑思维能力的百分之一。人的大脑潜能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利用了其潜能的万分之四左右。我们普通人连万分之一还不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入睡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还在工作。当然这与个体有没有输入信息有关,你醒着的时候大脑都不想事,你睡着了大脑怎么可能会为你工作?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创意无限”,但那是有前提的:睡眠充足、头脑清醒、热情、信心一个也不能少!
打疲劳战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是创造力的天敌。